全国服务热线: 18853631118

污水处理设备

新闻资讯

全国服务热线:18853631118
邮 箱:haipuou@163.com
网 址:http://www.cnwushui.cn
地址:山东省诸城市S220省道龙华街715号

您现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污水处理运营13问答

人气:发表时间:2021-01-27

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场所,污水处理厂经常面临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等各方面的问题,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。本文简要总结了污水处理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面临的13大问题,请见下文:
1.CAST工艺,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,导致进水COD和ss高,影响选择池脱氮反应(因为前段的气爆沉砂池已经降解了部分C源)。应该怎么做?
这是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忽视的问题,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返回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。由于污泥脱水前应加入调理剂,如PAC、PAM等,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,脱水时污泥可随滤液返回生化反应池。处理这些滤液没有技术问题,只是成本问题。如果选择合适的污泥调理剂,并控制好脱水机的用量和进泥量,对之前的生化处理不会有很大影响。强调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过程的全过程管理,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。
2.“污泥龄”是如何确定的?怎么控制?是排泥决定的,还是排泥决定的?
泥龄、F/M等。与其说是操作控制参数,不如说是设计参数,而只是过程控制中的参考参数。在实际运行中,污泥排放量通常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。SVI相对稳定的时候,SV30也可以借鉴。
3.我厂采用卡罗尔氧化沟工艺。有时工厂出水氨氮高于进水,进水TP约为2.5mg/L,出水仅为0.2左右。三个曝气机满负荷运转。一直找不到原因。这是怎么回事?
只能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。可能是污水中含氮有机物较多,反应时间不够,有机氮的氨化率高于氨氮的硝化率。另外,也可能是磷不足,通过同化作用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。
4.运行过程中,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,粒径约1mm的污泥颗粒变黄,往往造成二沉池内大量浮泥,污泥变白,絮体随出水流出,SV30迅速下降,处理效果丧失,堆积的污泥变薄并被清除。反复,请问原因和控制措施?
说明污泥已经失去活性,ESS增加。有两种可能:一是污泥自氧化;第二,污泥中毒。从你描述的现象来看,前者的可能性很大,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具体的耗氧率,即内源性耗氧率与基质耗氧率的比值,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。
5.如何控制5的A段?AB法?从二沉池到a段是同流量连续回流吗?SV30应该控制多少?是5%-10%吗?
A段回流比应较大,但污泥在初沉池的停留时间不宜过短。A段虽然以吸附为主,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。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中进行。只有降解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机物,才能恢复吸附能力。控制应使用MLSS,污泥沉降性能稳定时也可使用SV30。根据实际情况,5%-10%的沉降比太低。
6.如果一个污水处理厂运行一两年后处理效果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,是否应该考虑重新培养细菌(换泥)?换泥和一开始培养细菌有什么区别?
不要改变!如果操作条件不变,换了也一样。就算加上优势菌株也没用。只能维持一段时间。控制好操作条件很重要。如果是设计问题,要及时整改。
7.我调试工业废水。工艺为水解+厌氧+好氧池1+好氧池2+沉淀。由于安装问题,曝气池分布不均匀(采用圆形曝气器曝气),每个曝气器处都有类似的喷泉上下翻滚(直径约1m)。曝气不均匀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?还发现曝气区填料中生物膜较少,镜检有大型后生动物,但未发现其他生物。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,曝气区外生物膜厚达3cm。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?
你说的不能说是曝气不均匀,这是正常现象。你说生物膜不多,但我不知道有多少。如果生物膜基本覆盖填料,那就很好了。对于3cm厚度的曝气区外生物膜,会严重起球,应采取大量空气冲刷、厌氧除膜等措施。
8.问:关于接触氧化池,请问以下问题。
(1)接触氧化池清空后,填料上的污泥还能存活多久?
(2)当接触氧化池处理量减少时,要不要补充营养?
(3)对于泡沫,你认为用煤油消泡有效吗?如果有效,应该加多少?
三个问题的答案如下:
(1)接触氧化池放空后,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久的问题,而是要避免软填料在阳光下干燥而硬化。硬化后,泡在水里很难再伸展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;
(2)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降低要从多方面考虑,其中生物膜厚度的控制非常重要,过厚的膜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,需要注意的是,清空时只能缓慢释放池体,否则生物膜数量多的软填料框会坍塌或变形;
(3)用水喷洒化学泡沫更有效(不能直接用水冲洗),我不赞成用煤油等方法消泡。
9.最近一周我厂进水、出水、生化池的平均数据如下:
进水:BOD:253,COD:810,pH:7.9,SS:286,色度:32倍,氨氮:28,总氮:64,总磷:6.0;
出水:BOD:4.8,COD:74,pH:8.1,SS:12,色度:8倍,氨氮:7.6,总氮:22.8,总磷:1.02;生化池:MLSS:4200,MLVSS:2340,SV%:47.2,污泥指数:118.9,污泥龄:35天。
采用改良活性污泥法。目前进水仅为2.5万吨/天左右(设计为5万吨),其中80%以上为工业废水,少量高浓度垃圾渗滤液。工艺流程为曝气沉砂池-后生化池-后二沉池,无接触池和水解池。生化池由鼓风机供气,深水曝气。持续进水时溶解氧小于1毫克/升,停止进水后缓慢上升至4-5毫克/升左右。进水严重超标和结构缺陷导致生化池负荷高,污泥浓缩池很小(180立方米),剩余污泥有相当一部分回流到进水泵房。
现在的问题是:
(1)进水后二沉池内经常发现活性污泥的悬浮颗粒。是静态沉淀时间不足还是沉淀困难?
(2)在三个二沉池中发现红虫(水蚤)的聚集。水蚤似乎表现出良好的水质。是因为污泥浓度高才出现大量繁殖吗?
(3)二沉池中有时会发现一薄层浮泥。污泥沉降性能差,生化池曝气不足吗?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?
(4)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滋生苔藓或藻类。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?
(5)我认为污泥老化严重,有必要将MLSS控制在3000-3500以下,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,减少污泥老化,那么生化池的抗冲击性会降低吗?出水水质会上升吗?
污泥老化,但不严重。污泥龄已达35天。根据该计算,污泥负荷小于0.03。控制目前污泥浓度的2/3就够了,污泥浓度要逐步降低。水蚤对出水没有影响,分析采样时不要带水蚤。还应注意沉淀池的泥层控制,二沉池三角堰板上的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。
10.我们从事石化废水的两级生化处理。第一级为圆形完全混合曝气池,第二级为推流式曝气池,一级DO0.2mg/L,二级DO5.0mg/L..在此期间,一级生化进水PH为PH8.0,出水pH为6.5,二级生化出水pH为PH5.78,超出指标6-9的范围。怎么回事?
低一级DO正常,因为污泥负荷高,一级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负荷高导致酸化,二级出水pH下降可能是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造成的。因为你的介绍太简单,我只能做简单的分析和推断。
11. 氨氮的去除,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和保证足够的回流,回流是回流好氧池出水还是二沉池底部回流?我现在调试氨纶废水,原来设计回流好氧池出水,可实际上是,若回流量达一倍时,就不能保证前边缺氧池的厌氧环境,我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/L左右会好些,这样说是否对?
根据你介绍的应该是前置反硝化,需回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。你说若回流量达一倍时,就不能保证前边的缺氧池的厌氧环境的话不妥,缺氧区不等于厌氧,DO小于0.5mg/L就可。你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/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,这样可防止缺氧区DO大于0.5mg/L。如果好氧区DO在1左右,出水回流量在一倍时,缺氧区DO仍大于0.5mg/L时,不能再降低好氧区的溶解氧,也不要随意减少出水回流量(进入缺氧区的硝酸氮会少),此时可在不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的前提下,减少二沉池出泥量,将池内污泥层升高,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增加,使之处于缺陷氧或无氧状态,这样也有利于避免缺氧区DO上升。二沉池出泥量减少不会影响回流至反应池的污泥量,因为在二沉池内泥层升高的情况下,污泥在泥层中的浓缩时间长了,这种情况下出泥量减少了但出泥的浓度提高了。如果是接触氧化工艺,出水要回流,污泥就不回流了。我不赞成用前置反硝化。因为出水回流的能耗大,回流量大要求反应池容积也大。关于去除硝化菌的说法不妥,但明白你的意思。
12. (1)最近车间试车,造成进水很不正常。昨天COD有6000,而设计只有600。应该采取那些措施,使出水尽快恢复正常?(2)最近空压机房的风压有8公斤,而又没装减压阀,他们解释曝气管的流量阀一样可控制压力。请问一下,是不是风压过高造成的曝气不均?
进水COD大于设计值的十倍是无法达标的,应增加供氧量,减少排泥量或不排泥,目的就是控制好污泥负荷和供氧量。但要注意:减少排泥量或不排泥是暂时的,当经过一个反应时断后(至少半天)就应该加大排泥量。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先让污泥与高浓度污水混合、吸附,经过一段时间后,部分有机物降解,但仍有大部分有机物吸附在污泥上,让其随污泥而排出系统,这样可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,因为这样高浓度的废水一般不会特续很长时间的。风压达8公斤是肯定不行的。
13. 活性污泥法处理鱼类加工废水,生化部分分三个格池串联进行,现在第二、第三生化池出现了大量的泡沫,而第一生化池中没有泡沫;起初以为是洗涤剂泡沫,但是最近在洗涤剂高峰时,将水外排,已经有四五天了,依旧没有好转而且有增多的迹象,这是什么原因,怎么解决?
可能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,在进水含油脂、负荷低的后段易繁殖。这类泡沫很难用水喷淋消除,只能人工清除或让部分原水直接超越至后面生化池,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若卡氏菌繁殖。